波音VS中国:一场关乎未来的航空博弈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江南官网app客户端下载 > 新闻动态 >

波音VS中国:一场关乎未来的航空博弈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8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92

最近三天,中国航司接连将两架波音737 MAX客机“打回原籍”,一架飞回西雅图,另一架辗转关岛返美。这一举动让波音公司坐不住了——CEO奥特伯格强硬表态:“若中国不收,我们就不再为中国造飞机。”这话看似强硬,背后却藏着难言之痛:每架波音客机造价上亿美元,加上生产线已排产的41架、今年计划交付的9架,总损失可能高达50亿美元。即使找到新买家,波音仍要承担12亿美元的“退单账单”。

为何中国航司突然“退单”?

第一根导火索是美国的关税大棒。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加征的125%关税,直接让波音飞机价格翻倍,中国航司“买不起也吃不消”。第二,国产大飞机C919正强势崛起。数据显示,2024年C919产能将达50架,5年后更是直冲200架,价格更低、服务更近,中国航司终于有了“不买波音”的底气。第三,波音的安全口碑“翻车”了。从舱门失控到起落架故障,去年韩国济州空难更让179人丧生,安全至上的中国航司不得不谨慎。

波音的“致命短板”:被卡住的命脉

表面上看,中国是波音最大海外市场,占其全球交付量21%。但去年波音财报亏损已持续六年,营收跌至665亿美元,若失去中国市场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更关键的是,波音的飞机引擎、雷达、导航系统等核心部件,都离不开中国稀土——美国72%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。没了中国,波音的供应链可能瞬间“断炊”。

中国退单背后的“大棋”

中国航空业的这次“硬刚”,远不止一场买卖纠纷。C919的崛起,让中国打破了欧美在大飞机领域的垄断。而更深层的意图,是倒逼国内航空产业链升级。从芯片到AI技术,中国近年在半导体、人工智能等领域接连突破,华为、中芯国际等企业已摆脱“卡脖子”困境。航空业的自强之路,正是中国摆脱技术依赖的缩影。

未来十年:波音与C919的全球对决

这场博弈的结局,可能重塑全球航空格局。中国不仅瞄准本土市场,更将目光投向欧洲、东盟等海外市场。而波音若真放弃中国,不仅失去巨大市场,还将面对C919在国际舞台的步步紧逼。

结语:退单背后,是大国博弈的缩影

从航空到芯片,从稀土到AI,中国正用一场场“退单”与“突围”,编织着自主可控的产业网络。波音的强硬回应,或许正加速这一天的到来——当中国不再需要依赖某一家公司时,博弈的天平,早已悄然倾斜。

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江南官网app客户端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